|
|
|
2021年對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關于將撫順農村閑置宅基地打造成康養旅游目的地的建議》(150號提案)的答復
瀏覽:14816次'時間:2021年11月25日
周海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將撫順農村閑置宅基地打造成康養旅游目的地的建議》收悉,F答復如下: 我局對提案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和論證。您的提案列舉了我市“關于旅游規劃的設想”“閑置宅基地的現狀”“各種旅游資源豐富”“農產品和中藥材產品具有特色”的各種優勢,指出了我市存在“旅游市場缺開發”“閑置宅基地待開發”“旅游資源缺整合”“農產品和中藥材屬低端商品”等相關問題,并提出“積極融入沈陽康養規劃盤子”“理清盤活農村閑置宅基地的路徑”“用康養旅游整合旅游資源項目”“打造康養特色旅游商品深化產業融合”等建議。通過提案可以看出,您對我市農業農村和旅游產業的相關情況非常熟悉,指出了我市康養旅游產業面臨的實際問題,提出的建議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我局將積極采納您的建議,以生態服務沈陽理念完善“十四五”規劃,指導基層盤活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利用生態資源優勢發展康養旅游產業、開發康養旅游商品,促進我市農村資源開發利用,推動農業相關產業提質升級,帶動農村居民收入持續增長。 一、我市農村宅基地管理的基本情況 根據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負責農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有關工作;農村宅基地由鄉(鎮)人民政府審核批準;對農村宅基地違法行為,由縣級以上農業農村部門責令農戶退還非法占用土地,限期拆除違建房屋。市、縣(區)、鄉(鎮)農業農村部門主要負責落實農村宅基地“一戶一宅”政策,配合做好農村宅基地審批、管理、執法、改革相關工作。 2020年,省農業農村廳、省自然資源廳、省信訪局聯合下發《關于做好農村宅基地管理工作業務銜接的通知》,省委農辦、省農業農村廳下發《關于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和利用工作的通知》,省農業農村廳、省自然資源廳下發《關于加強農村宅基地審批管理工作的通知》,這標志著我省全面啟動農村宅基地管理相關業務的交接工作,各級農業農村部門依法參與農村宅基地審批、管理、執法、改革相關工作。同年,我局會同市相關部門下發文件,指導各縣區貫徹落實省級文件精神,做好農村宅基地管理業務的銜接,落實屬地管理責任,依法履行農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工作職責,指導各縣區開展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利用試點示范創建工作。年底前,撫順縣、清原縣、新賓縣、順城區農業農村局確定了工作人員,啟動農村宅基地管理相關工作;撫順縣后安鎮鄭家村的閑置農房利用項目已開工建設。 二、我市農村宅基地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宅基地審批工作不夠規范 從2010年左右開始,新撫區、望花區、東洲區、順城區停止審批農村宅基地工作,在長達10余年的時間里未發放農村宅基地證,使大量農戶的合理建房用地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導致我市農村存在大量有房無證、非法占地建房問題,這些問題數量多、情況復雜。目前,我市只有撫順縣、新賓縣、順城區基本捋順鄉(鎮)政府審批農村宅基地工作流程,可依法開展農村宅基地審批工作,其他縣區農村宅基地審批工作仍處于停滯狀態。 (二)農村宅基地和農房基礎信息不完整 由各級自然資源部門主抓的農村宅基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尚未全面完成,相關確權登記頒證成果也未提供給農業農村部門,導致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掌握的農村宅基地和農房基礎信息不夠完整。在我局向各縣區農業農村局調查了解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情況時,各縣區均反映不掌握相關情況,需要逐村、逐組調查核實,這需要較長的時間、大量的工作。目前,各縣區尚未完成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摸底調查工作。 (三)農村宅基地管理工作體系亟待加強 我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雖已承擔起農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相關工作職責,但由于人員、編制較少、缺乏專業工作人員,導致相關工作進展緩慢。特別是部分區農業農村局的工作人員嚴重不足,每1名工作人員都要承擔多項工作任務,難以集中精力深入學習研究農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相關業務,勢必影響我市農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工作質量。 (四)盤活閑置宅基地、閑置農房試點工作進展緩慢 我省只有沈陽市于洪區和沈北新區、大連市旅順口區、鞍山市海城市這4個縣級區(市)被確定為全國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試點地區,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可突破部分法律條款推動農村宅基地改革。我市雖不能全面啟動農村宅基地改革,但可以從盤活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入手,在法律允許范圍內,發揮生態資源等優勢,發展康養旅游等產業,實現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有效利用。目前,我市有的地方已開展盤活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的探索和嘗試,但尚未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盤活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試點工作還要加快推進。 三、發展康養旅游產業,盤活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 (一)以生態服務沈陽理念完善“十四五”規劃 1.充分認識區位優勢。我市位于遼寧省東部,東鄰吉林省,西接“沈陽經濟區”中心城市沈陽市,遼寧中部城市群—— 撫順、沈陽、鞍山、遼陽、本溪、營口、阜新、鐵嶺等8個城市一小時經濟圈的正在逐步形成,經濟一體化發展趨勢日益明顯。我市要充分認識本市的區位優勢,深入對接中心城市沈陽市這個巨大的消費市場,以生態服務沈陽理念完善全市現代農業“十四五”規劃。 2.注重發揮生態優勢。我市林地76.5萬公頃,東部地區森林覆蓋率達70%以上,境內大小河流12條,境內有遼寧中部重要水源地——大伙房水庫,陸生野生動植物1000余種,可廣泛用于中醫藥的600余種,利用價值較高的野生植物近300種。我市要注重發揮生態優勢,走綠色、優質、特色、品牌發展道路,做強做精食用菌、中藥材、生態養殖、林下經濟等優勢特色產業,積極開發沈陽這個大市場,大力發展認養農業、休閑農業、全產業鏈電商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農業服務城市功能、培育發展農業農村新動能等工作寫入“十四五”規劃。 3.推動農業與旅游產業有機融合。在“十四五”期間,我市要繼續深入挖掘農業生態價值、休閑價值和文化價值,結合生態旅游、健康養生、特色采摘、民族民俗文化等地方特色,重點建設一批設施完善、功能多樣的休閑觀光園區、山里人家、康養基地、鄉村民宿、特色小鎮,努力推動農業與旅游產業有機融合,把農田和農業園區變成旅游景區,把特色農產品打造成旅游產品,提升農產品的形象和附加值。 (二)清理盤活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 1.做好基礎調查工作。今年,省農業農村廳要求各市開展農村宅基地基礎調查,每個市要完成1個村的農村宅基地基礎調查工作。我市要求每個縣區從基礎資料較完整的村中選擇1個村,開展農村宅基地基礎調查試點工作。這樣每個縣區都有1個試點村,將為我市全面推動農村宅基地和農房基礎調查工作積累經驗。下一步,我市要重點做好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的摸底調查工作,為盤活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提供詳實的基礎資料。 2.加快推進試點工作。我市將繼續做好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盤活利用試點工作,依托優質旅游資源,優先在旅游景區周邊、靠山、沿河、近湖、傳統古村落及城市游憩帶等地,以修繕、改造閑置農房為主,大力發展旅游民宿等產業。要引導農戶采取出租、入股等形式流轉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的使用權,增加農民收入。 3.適時推動試點升級。我市要強化旅游民宿集聚效應,引導旅游民宿連點串線成片發展,吸引留住游客,并適時推動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盤活試點擴面、升級。要注重發掘我市滿族民族文化底蘊,用好民俗節日活動、民族特色美食、民族傳統服飾,將滿族風情、特色民宿、節慶活動與鄉村旅游結合起來,開發民族民俗特色旅游產品。還要引入康養旅游因素,逐漸將民宿產業聚集地打造成康養旅游目的地。 (三)利用生態優勢發展康養旅游產業 1.打造康養旅游基地。我市東部——撫順縣東部、新賓縣、清原縣以山地為主,天然林資源集中,自然環境條件優越,生態資源優勢明顯,非常適合發展康養旅游產業。我市要依托撫順縣三塊石、天女山、清原縣紅河漂流、筐子溝紅葉谷、新賓縣崗山、猴石森林公園等自然風景區,利用周邊村莊的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改造一批農家小院,集中打造康養旅游產業基地?梢韵劝l展旅游民宿產業,聚集人氣、打出名氣;再引入康養旅游項目,吸引休閑康養游客,提高游客保有量,增加旅游產業收入。 2.積極開展項目招商。單靠生態優勢難以將康養旅游產業做強做大,因為在項目規劃、身體檢測、醫學治療、健康養生、開發客源等方面都需要專業化的工作團隊。我市要指導基層,發揮生態優勢,整合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資源,開展康養旅游項目招商?梢韵扔纱、組、農民合作社與農戶簽訂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委托或流轉協議,將資源整合起來;然后與康養旅游企業統一簽訂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租賃協議,建設康養旅游基地;或者以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入股,與康養旅游企業開展股份合作,打造“公司+合作社+基地”的模式,共同發展康養旅游產業。 3.建立服務工作機制。我局將立足本職,以盤活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發展休閑觀光采摘等農旅融合項目、發展對接康養旅游的農業產業等工作為重點,服務全市康養旅游產業。我局將與市級各相關部門做好對接,積極配合文化旅游、衛生健康、科技、教育等相關部門,建立健全服務工作機制,促進康養旅游與農業農村、文化、體育、醫療、科技、教育等產業融合發展。 (四)開發康養旅游商品,打造旅游產品品牌 1.打造康養旅游商品品牌。充分挖掘我市特色農產品的優勢和效益,把撫順縣單片黑木耳、撫順哈什螞、(新賓)紅升香菇、清原龍膽、新賓遼細辛、新賓林蛙、清河大米等特色農產品打造成康養旅游商品,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繼續提升秘參堂秘制參、汗王醉古瓷酒、蘇子富春蘋果、老游靈芝等四種榮獲“遼寧禮物”品牌知名度,將其包裝成康養旅游紀念品,提高特色產業綜合效益。 2.打造全域旅游產品品牌。以撫順縣為例,要創建以“神奇天女山、多彩三塊石、社河濕地公園”為核心的“兩山一河”旅游產品,打造全域旅游產品品牌。要打造亮點旅游產品,對民俗節日活動進行品牌化包裝。要圍繞生態康養、休閑度假、紅色研學、鄉村旅游等產品,打造特色旅游產品品牌、旅游企業品牌、旅游商品品牌、旅游服務品牌等,提升旅游產品的品牌核心競爭力。 3.打造綠色生態產品品牌。依托撫順市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打造綠色生態“名片”。以撫順縣為例,以“三塊石天女山旅游集聚區”自然風景區為核心,打造生態康養旅游產品品牌;以梨花谷、柞蠶谷等生態農業景區為核心,打造“富春”等休閑農產品品牌。在七彩柞蠶申報成功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基礎上,繼續推進寒富蘋果等特色產品進入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擴大地標產品影響力,努力將撫順市生態資源轉化為生態產品,逐步升級為生態品牌。 感謝您對農業農村工作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衷心希望您一如既往地關心和支持農業農村工作! |
|